时间:2024-06-25人气: 作者:佚名
近期,自《关于新时代全面加强中小学和大中专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以来,杭州育才教育集团结合校情实际和区域特点,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践行五育融合、立德树人,通过动手实践、艰苦奋斗、日常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课程增加能力:从课程到教育,而不仅仅是为了劳动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是其首要属性,学校始终把“学好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尊重每一份劳动,把劳动奉为最光荣”作为劳动教育的目标,提出“做世界中国公民”,培养“优雅、美丽、健康、好学、聪明、勤奋”的学生。
落实国家课程。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小学和高考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学校贯彻落实无缝隙、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坚持每周上好一节劳动科技课,把热爱劳动意识有机渗透到语文、美术课等基础课程中。
积极开设相关延伸课程。学校开设江村龙舟文化馆、玲珑工艺工坊剪纸、STEAM创意—小小工程师、茶艺等劳动实践教育延伸课程。通过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学生绿色护卫岗等形式,培养劳动观念和能力。全校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率达100%。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校园内有“劳动光荣”等文化宣传,教室里的黑板报、生物资源角等都与校园文化相契合。
学科赋能:从单一到综合,打破课堂界限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实现课程间融合,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精神品质。
卫生、绿植养护。学校本学期压缩开支,减少1名保洁人员,取消全校原有的绿植养护经费,引导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绿化美化,将原有的学生负责的教室保洁工作延伸到全校公共区域承包区域的保洁工作。
学校将课堂生物角观察拓展到校内劳动实践——在小农夫种植园嫁接栽种植物,移栽回教室进行无土水培。校园里的绿植全部由少先队负责养护,通过“责任田”的认真负责和精心呵护,学生不仅将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绿化操作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劳动能力。
此次全校除草活动由少先队大队发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除草比赛,通过学生自发组织、通知起草、注意事项等,让同学们感受到劳动工具的使用、除草技能的掌握,以及如何与同学配合,提高效率。
珍惜粮食,在行动中减量。为了从细节中培养学生爱食、珍惜劳动的好习惯,学校鼓励学生“量力而食,吃不够再加”。每个班级配备“净餐盘巡查员”,队员们测量回收箱高度,进行评比,相互学习,推动净餐盘行动。
疫情期间,做个居家小能手。上半年学校开展了以“宅在家做个居家小能手”为主题的家庭亲子劳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劳动实践能力。下半年在此基础上举办年级劳动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培养动手劳动理念。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是“劳动最光荣”,本学期开学第一天的主题是“少年中国梦,劳动最光荣”,通过精彩的表演,进行劳动教育,传承劳动精神,号召少先队员做“干净盘子人”,不做“舌尖上的废物”。
本学期设有劳动教育周,11月份第三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周,各年级举办相应的劳动竞赛,角逐劳动能手称号,四年级组队还到琅里牧校开展农业体验活动。
全方位建设:从校内到校外,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搞好劳动教育,必须构建协同教育机制,确保学生参与劳动。家庭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学校要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主导责任,社会要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支持,共同为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供保障。
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学校家长大多是一线劳动者,校家联合育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劳动教育。邀请面食达人赵瑞宁妈妈到课堂,教学生做芋圆;在“新学期第一课”上,邀请陆启豪妈妈讲述在杭州打工的艰辛和感受、保险等。“家校合作”育人亮点已获省级立项、获市级科研成果奖,被浙江在线媒体报道。
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近两年,学校引进和引进浙江省出入境边防总队、浙江省少年儿童研学基地、西湖区兰丽园、省丝绸博物馆、省刀剪博物馆、萧山抗战基地、蒋村龙舟博物馆等众多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劳务服务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整体机制。
学校“STEAM创意—小小工程师”拓展课获区优秀课程,剪纸社、龙舟文化研究院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全市“观鸟爱鸟”大赛一等奖。
在新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团校能够充分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家校合力,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社会大平台上展示才华横溢学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