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3人气: 作者:佚名
央视记者镜头前猛地一喊“家伙”,新华社的小编们开始玩儿起了“绝绝子”新花样,中国日报的主持人竟然在镜头前开吃螺蛳粉。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这三家官方媒体竟然集体变身成了up主,愣是把新闻报道搞成了连续剧。
Vlog让新闻有了表情包
以前咱看新闻联播,那主播的表情稳得跟家里的路由器似的。现在,记者们对着镜头就一提到疫情数据,还来个"我太难了"的表情包秀。去年中国日报有个记者边做核酸边直播,那弹幕里全是在心疼他,"心疼小编三秒钟"刷屏了,这要是搁以前,妥妥的播出事故。
新华社拍了武汉解封的Vlog,结果记者在空旷的江汉路上来了一段即兴街舞。网友评论说:“这舞跳得让人心潮澎湃,简直能感动整个中国。”看来官媒现在懂流量密码了,知道大家喜欢看那些一本正经的人突然来点不正经的。
螺蛳粉比通稿更有说服力
央视记者广西行,不跟领导套近乎,专挑村口那家粉店蹲点。弹幕里大家都在数他吃了几碗粉,比盯着GDP数据还上心。有一次拍到了扶贫干部帮村民直播卖橙,网友一看干部手机壳上“暴富”俩字,当天就火遍全网。
中国日报这操作真是绝了,竟然让外交官家的太太来拍做菜视频。瞧那大使夫人一进厨房就手忙脚乱,这画面比看外交部那些官方声明要亲切多了。有一次,她把糖醋排骨做成了炭烧排骨,评论区里全是人教她国宴级别的烹饪技巧。
弹幕比新闻联播字幕精彩
新华社那帮小编搞了个“探疫”系列,记者家伙套着防护服比了个剪刀手,弹幕里头有人调侃:“这动作跟做核酸检测似的。”央视的记者在方舱医院里跳起了健身操,网友们数了数,他这动作同步了七回。这些字幕哥们的神操作,把原本严肃的新闻整成了带互动的连续剧。
最逗比的一次直播是展示雷神山的建造过程,镜头里无意中捕捉到一位正在打盹的工人,结果弹幕瞬间被“让他睡”刷屏。后来官方媒体学聪明了,拍加班画面都先来个马赛克处理,就怕再触发起全民的哄睡热潮。
正能量也开始内卷
以前咱们的榜样人物宣传就那几招:生病了还硬撑着干,家里人的事全不管,最后累得趴下。现在看看Vlog,医生脱了防护服,那手泡得跟啥似的,警察兄弟站岗回来,盒饭都凉了还吃。还有那期视频,社区干部大半夜三点还在核对数据,背景里全是哈欠声,此起彼伏的。
网友们发明了个新招数:装可怜得真,感人得突然。瞧见志愿者雪地里送菜滑了个跟头,咱先琢磨菜有没有摔坏,这种小细节比二十篇宣传稿都来得实。如今正能量都得讲究真材实料,这可真是没想到。
土味情话代替红头文件
央视三农频道一开场就喊:“大家瞧瞧这大玉米”,到结尾还得模仿网红说:“记得给个赞,亲亲哒”。新华社的小编在报道洪水时喊道:“胡辣汤,挺住!热干面马上来支援”,这操作直接让河南湖北的网友们都给感动哭了。
这事简直绝了,有个记者报道完抗洪,镜头前来了句:"你们平平安安,我才能安心地秃头",这把悲情戏给整成了喜剧。网友都调侃说,现在的官媒真是懂门道,知道让人笑出鼻涕泡比直接感动人心来得更直接。
当官媒开始抢网红饭碗
开央视新闻APP前得反复确认三次,就怕搞错打开的是快手还是抖音。记者们个个都懂怎么拿镜头,两会报道还知道得拍“办公室神器秀”。有一次直播,镜头突然对准了休息室的泡面,弹幕瞬间变成了一场美食直播秀。
新华社的小编们已经玩转了“下次一定”的梗,而中国日报的小编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天天都在更新“今天日本选手又哭了”的搞笑系列。网友们调侃,按照这个节奏下去,说不定哪天就能看到白岩松和李佳琦一起直播卖火箭。
瞧瞧这事,央视都开始搞吃播了,新华社还玩起了变装大戏,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说,咱们是应该专心看新闻,还是得给他们点个赞,来个火箭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