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人气: 作者:佚名
每次教育部门开会的消息一出,就知道又到了领导照本宣科、大家哈欠连天的时节。2023年4月3日,太谷区的教育督导委员会搞了个联席会,说是要推行啥优质均衡教育,听着就像是打算把每所学校都打造成重点中学的模样。
领导排排坐
薛燕敏、韩卫政、刘永明这三个副主任排排坐,活脱脱就是当年教导处查纪律那阵势。刘永明同志拿着那份《实施方案》,读得跟念数学公式似的,台下的观众都闲得蛋疼,开始数天花板上的瓷砖块数。
韩卫政同志回顾2022年的工作成果,频繁用“辉煌”、“突破”、“显著”等词来形容。展望2023年,他只强调了两个关键点:持续开会,持续研读文件。大家觉得这套路很稳,因为二十年来这俩事就没变过。
优质均衡是个筐
这所谓的优质均衡,说白了就是:好学校别挤成狗,差学校别空成鬼。这方案,说要下大力气解决问题,可谁又说得清这“大力气”到底得花多少钱?太谷区那中学的老师说,他们最缺的就是体育器材,现在全校就一个篮球,大家抢着用。
领导一拍大腿,说要全面开花,大家却提议先得把粉笔统筹好。瞧那家长,在教育局门口算得那叫一个精,一套学区房的钱,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私立学校全包了还绰绰有余。啥叫均衡?先得把房价给平衡平衡。
开会解决一切
薛主任提了三个要求,头一条就是得站得高。校长会后那叫一个吐槽:“我站那儿听完整个会,腰都酸了,还不够高?”第二条是得有个明确目标,可那文件里写的“2035年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比房贷的年限还长。
第三点,加强合作最靠谱——校长们互相加了个微信,建了个群,叫“优质均衡突击队”,结果三天后,这帮人全成了“拼多多砍价帮派”。中国教科院来考察的时候,领导们直接来个PPT大法,企图一招搞定所有问题。
教师的真实日常
这太谷村头那位老师把课表晒出来了,周一上语文还教体育,周二数学课还带美术。校长说是搞“素质教育创新”,但其实,音乐老师跑去送外卖了。教育局说要开编程课,结果全校就校长办公室那台2008年的破电脑能开个机。
老师提说要搞教师培训,结果领导来一句经费不够。可瞧瞧上周,会议室那皮质座椅换新的,花了三万,就因为接待专家得有面子。这下老师们全明白了,原来教育质量,得先看领导屁股下的椅子。
家长的算盘打得响
听说教育要搞平衡,王女士赶紧把娃弄回自己家附近的学校。结果两周后,发现儿子竟然在操场割草,说是“劳动锻炼”。李大叔还坚持送孩子去私立,他笑说:“至少那边的割草都是用机器的。”
张阿姨家长会上算了一笔账:公立学校不花钱,可补课班一年得花两万;私立学校学费三万,但省了补课钱。最后她决定让孩子辍学去跟舅舅学修车,觉得这样才是“技术教育,全面开花”。
未来的饼又大又圆
会上最后提了2035年的教育蓝图,就相当于让咱这些幼儿园家长们提前想,等自家娃儿长大成家立业时的教育啥样。有人就提议,先给2023年的教室装个空调,领导来了一句:“这不就是长远规划的第一步!”
中国教科院的专家来考察那天,全校停课搞卫生,整整一天。学生们高兴得不行,校长却来了一句:“这是为了在实践中锻炼大家的劳动意识。”看来咱们这优质均衡的教育,得先让领导和群众的思维同步才行。
这事挺逗的:你们学校那帮头头儿开会时最爱念叨的三个词儿是啥?(快来评论区晒晒你们的悲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