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人气: 作者:佚名
中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经常化长效化的意见》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经常化长效化作出了重大部署。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我们党以更加强烈的历史自觉,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经常化长效化,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在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是党的立党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生为人民、立足人民、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创立、发展、壮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和中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进一步认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依靠人民、践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光辉百年的根本,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是党的创立、发展、壮大的根本”的正确党史观。
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他放在心里。”民意是最大的政治,民意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没有比根植于人民更牢固的基础,没有比来自群众更强大的力量,没有比赢得民意更持久的执政资源。只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才能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有着十分牢固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拥护、信任和支持,关键就在于无论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都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记群众的意见,站稳群众的立场,走群众路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人民就会愿意全心全意跟着党走,党就能够永远繁荣昌盛,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坚如磐石。一旦忽视群众、脱离群众,就必然会被群众抛弃。
中国共产党的血脉在人民群众中。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点。从唯物史观出发,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和发展的主体,自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政治口号,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是党的初心,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一起思想、一起努力、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不懈努力和一贯实践证明,党是为人民而生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党离开了人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于人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成为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所向披靡,带领人民相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伟大历史成就,就是因为党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就浓缩在四个字“人民”里。 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福祉刻在党的基因和血脉里,不断从群众的深厚土壤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今天,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辉煌和繁荣,没有人民,我们党就一事无成。
走好群众路线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要求
学习党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党史,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学习党史,总结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通过学习党史,深化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学习党史,明思路、办实事、开创新局面。只有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反思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转化为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
走好群众路线,是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哲学家只是对世界解释不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立足实践、面向实践、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转化为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走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持之以恒为人民谋幸福。 这样,才能打通学习、领会、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完整学习链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学、思、用一体化、知、信、行相统一,充分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以人民为中心、实践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
走好群众路线,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发展形势和风起云涌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一张十分困难的考卷,答好这张新时代考卷的秘诀在于紧密依靠、团结群众。只有密切联系群众,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掌握群众之所想,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只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汇聚人民智慧和力量,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做人民的知己、亲朋、领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是支撑中国共产党这艘东方巨轮的澎湃之水,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破浪前行、在新时代航向上的最大政治信心。
走好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程一再表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过去先进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同样,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有不代表现在有,现在有不代表永远有。一旦脱离人民,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归根结底要靠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只有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同命运、同心同德,始终坚定站在人民一边,坚持人民至上、同人民群众同想、同人民群众同工作,才能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不断巩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找准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变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继续坚持和改进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找准切入点,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要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思想是引领行动的先导。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宗旨意识,就没有紧密联系群众、真正为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就容易滋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新时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牢记入党誓词,不断锤炼理想信念,提高自身品格。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从思想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为走群众路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做到心中有人民、心系人民、满怀对人民的感情、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思想强不强,取决于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集中体现在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上。 要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努力防范干部队伍中出现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严厉打击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懒惰、奢靡之风等顽疾,切实转变作风,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建设一支作风端正、纪律严明、工作高效的干部队伍,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多为群众办实事,不开空头支票,防止“作秀”和“盆景创作”,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在为民办实事中工作作风的新提高、面貌的新变化。
要全力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需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利益再小,也要大”的服务理念,自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第一位,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做事,巩固“我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真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要坚持正确工作导向,把人民群众认可度、认同度、幸福度作为衡量群众路线是否落实到位的根本标准;要牢牢把握民生这个根本,把惠及人民作为优先任务,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政绩的最大标尺。 紧紧围绕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工程,逐项落实民生项目清单,带头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用心解民忧、用情解民忧、用力解民忧,用实际行动解民困、解民忧、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有保障、更加可持续。
要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完善制度。基层是面向群众的第一线,基层治理体系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基础平台。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要着力提升基层政府部门行政执行力、服务群众能力、议政协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引领全面治理;要充分调动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生态; 要着力完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需要的制度,如进门近距离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便于群众表达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的沟通联动机制、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网络工作机制等,构建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制度,为更好开展新时代群众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县、厅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只有坚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紧密依靠群众,不断赢得群众支持,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越一切暗礁险滩,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