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4人气: 作者:佚名
民以食为天,世界各国都有着传统的饮食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上与其他文明共同轮回,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而各个地区又将这些精湛技艺发展成为一种风俗和文化,吸引了无数食客在世界各个角落流连忘返。
在亚洲的东方,有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家,那里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馐美味,来自世界各地的食材和调味品,不断触动着亿万人民的神经和味蕾。
中华饮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养生理论以及文化艺术成就、饮食美学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影响下,创造了历史上有记载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
文化概览
文学与艺术、饮食与生活境界等的关系深刻而广泛,从外延上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艺、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餐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品位,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丰富多彩。
从特点上看,中国饮食文化强调滋补养生理论(以素食为主,重视药食补益),讲究“色、香、味”,讲究五味和谐境界理论(风味独特,适口者为珍,有“舌尖香菜”之称),在奇、常之间变换的烹调方法(以厨规为本,灵活应变),爽口宜人的饮食理念(温文儒雅,以食为教)等四大属性,具有不同于海外饮食文化的天然之美。中国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色彩搭配要明丽如画外,还要配合就餐氛围营造的情趣,这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也是凸显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一种方式。
从影响力上看,中华饮食文化直接影响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同时,也间接影响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中华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及大豆等,惠及全球数十亿人。
总之,中华饮食文化是一种视野开阔、内涵丰富、角度多样、品位较高的悠久地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食物源头开发、餐具研发、食物制备、营养保健、饮食美学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受到周边国家和世界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文化特征
中国是文明古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饮食文化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多种口味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都有差异,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饮食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历来有“南吃米、北吃面”的说法,口味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不同季节
一年四季随季而食,是中国烹饪的又一大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味、上菜。冬季口味醇厚浓郁,夏季口味清爽;冬季多炖、焖,夏季多凉拌、速冻。
注重美丽
中国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注重菜肴审美的传统,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物的和谐统一。菜肴美的表达是多方面的,不管是一根胡萝卜,还是一颗白菜心,都可以雕成各种造型,独具特色,达到了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与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乐趣
中国烹饪历来注重味觉与口感,不仅对菜肴、小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其命名、品尝方式、进餐节奏、娱乐性插入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名可谓是高超,无论对上流社会还是普通百姓都极具号召力。菜名多以主料、辅料、调料、烹制方法为依据,也有历史轶事、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等为题材,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花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等。
食品与药物的结合
中华烹饪技法与医疗保健息息相关,数千年前就有药食同源、药食同效的说法,利用食材的药用价值,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达到预防、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
中国哲学家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中寻找其生存和发展之所。这种审美理想建立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和达到“中和美”的思想受到古代烹饪实践和理论的启发和影响,进而影响了人们的饮食和生活,尤其是追求生活中艺术化、生活中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