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渗透语文情感教学中的问题

时间:2025-05-05人气: 作者:佚名

语文老师老是念叨“情感教育”,可我的情感全在后排课桌的涂鸦当中,他们想要凭借《岳阳楼记》来激起爱国情怀,而我只寻思范仲淹写那么一大段能不能多赚些稿费 。

改变教学观就是多放PPT

以前老师会拿粉笔头砸人,现在变成用激光笔晃眼睛了。他们声称这是心灵契合,我却认为是视力测试。有位老师讲《孔乙己》的时候穿长衫去上课,结果被校长叫去谈话,原因是校服管理条例里没有这一项 。

所谓陶冶情操,就是强迫我们背诵“落霞与孤鹜齐飞”。背不出就要罚抄,抄到最后我都快成书法大家了。若不是为了考试,谁乐意跟这些古人打交道?

教师角色转变像川剧变脸

班主任讲要跟咱成为朋友,结果扭头就去跟家长说咱上课玩手机。语文老师上周才讲“海内存知己”,这周就给咱妈发微信,说咱作文写得像流水账。他们大概对“知己”有啥误会。

隔壁班老师最绝了,他一边教《出师表》,一边在淘宝抢优惠券,被学生发现后,他说这是在实践“忠孝不能两全”的现代版,勉强算个教学创新。

学习方法改革就是折腾学生

小组讨论老是变成闲聊的集会,课本剧演着演着就成了搞笑视频的材料。上次有个组把《雷雨》改成嘻哈音乐视频,周朴园全程即兴说唱,被年级主任当场逮住。

最害怕老师要求“个性化表达”,我用心写了一篇吐槽食堂的作文,然而却得到了一个“思想消极”的评语。原来个性化是不能超出教学大纲第三页的。

情感教育现场翻车实录

有一回公开课,老师充满感情地朗读《背影》,当读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的时候,后排忽然有人接上一句“像极了送快递的”。领导们脸色瞬间变了,不过说实话,这个联想很贴近生活实际。

另外有个班级在学习《木兰诗》,老师提问要是换成你们会不会替父去从军,有个实在的人讲,我得先问明白部队的工资待遇,后来听闻这位同学大学真的考上了会计系。

考试才是终极情感过滤器

月考碰到“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题,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把试卷给吃了。参考答案说表达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原文写的分明是红烧肉!

最魔幻的是期末考试,居然要求写作文要用“真情实感”。我写了对校门口奶茶店的思念,结果得分比那些虚构祖父母去世的同学低20分。难道是我的感情不够高尚吗 ?

持之以恒的只有作业量

老师讲情感得慢慢培育,可作业明天就得交上去。咱班长把《静夜思》改成了《加班夜》,写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加班表”,结果被语文组当成反面典型到处展示 。

如今已经毕业了,回想起那些有关情感的教育,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有一回默写《春晓》,我写的是“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老师给的批注是:“鸟类在夜间不会活动”。你瞧瞧,就连错误都满是知识点。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诺珀特   门将首秀   集体失语   替代性创伤   悼念方式   丧偶   草根足球   村超   市场轮动   芯片半导体   涨价概念   化工板块   排球教学   母女   天津女排   土超联赛   真假难辨   量子热   量子营销   量子产品乱象